雷鋒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體現(xiàn),是真善美的集中代表,是正能量,是心靈的“溫度”。正因為如此,盡管上世紀60年代初雷鋒就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至今仍然活在人們心中,深藏在人們心靈深處。只要一提到雷鋒,人們都心生敬意。不少人還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雷鋒的一言一行。當有人行動不便時,“雷鋒”就會上去扶一把;當有人遇到歹徒時,“雷鋒”就會冒著生命危險見義勇為;當有人貧困時,“雷鋒”就會慷慨解囊……
然而,讓人不愿看到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了與雷鋒精神不相和諧的“音符”。有的人認為雷鋒精神過時了;有的人認為學雷鋒是別人的事,自己喜歡當觀眾;有的人自己不學,還對于學雷鋒的人冷嘲熱諷。
不過,不論世事如何變遷,人們對于正義與美好的追求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人們不能沒有正能量的精神支柱,否則,生活就會變得暗淡,壞人就會橫行。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會有那么一根弦,只要輕輕一撥,就能彈奏出人性的真善美之歌。把自己的工作認真完成,到飯店里用餐不浪費一米一菜,把撿到的物品送還失主,主動扶起摔倒的老人,公交車上給孕婦讓座,把路邊的雜物拾起來放進垃圾箱,利用休息時間清掃一下樓道……凡此種種,都是在學習雷鋒。
一次,有位美國老教授請中國朋友去看電影《泰坦尼克號》,他叮囑中國朋友要帶條毛巾去擦眼淚,因為他自己看了七遍哭濕了七條毛巾。人們或許很難理解,為什么這位美國教授會因為這部電影如此動情?其實,透過這位老教授可以看出美國人在物質高度繁榮的背后心靈深處的孤寂,他們更加看中那份許多人身處一船彼此相依,生死關頭舍己為人的精神,這精神正與雷鋒精神有異曲同工之處。由此不難看出,雷鋒精神傳遞的正能量是人類共同需要的。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每個人都有善的一面,也都有惡的一面,關鍵在于如何抑惡揚善。以雷鋒精神為鏡,凝聚正能量,釋放正能量,傳遞正能量,有助于激勵道德建設熱情,有助于認同和踐行主流價值觀,形成文明、友愛、誠信、奉獻的良好社會風尚。
時代需要雷鋒精神,人們呼喚雷鋒精神,現(xiàn)實社會需要雷鋒精神這種正能量。踐行雷鋒精神,我們要不怕諷刺、挖苦和打擊,只有這樣才能扶植正氣、壓制邪氣,營造出“人人學、時時學、自覺學”的良好氛圍。愿我們每一個人都把雷鋒精神融于日常生活中,讓學習雷鋒成為一種習慣,且源于心付于行,讓我們的生活更精彩、更美好。